臺兒莊泵站
淮河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條全面系統治理的大河。70年來,淮河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防洪體系越來越完善,防汛抗洪、防災減災能力不斷提高。作為治淮伊始便奮斗在淮河保護治理一線的“治淮人”,為總結好中水淮河公司70年來治水興水的經驗,繼承和發揚中水淮河人的治水思路和勘測規劃設計理念,近期,公司將陸續推出中水淮河經典工程系列專題宣傳,本期帶您走進《堅韌不拔鑄豐碑(九)——臺兒莊泵站》。
臺兒莊泵站,坐落于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境內,是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的第七級泵站,肩負著從駱馬湖和中運河抽水,通過韓莊運河向北輸水,實現梯級調水目標的重任。同時,還承擔著臺兒莊區的排澇任務,實現了水資源調配與防洪排澇的雙重效益。臺兒莊泵站為I等工程,其主要建筑物為1級建筑物,設計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臺兒莊泵站設計調水流量125立方米每秒,安裝立式軸流泵5臺,總裝機容量12000千瓦。

中水淮河公司承擔了臺兒莊泵站的規劃設計工作。面對建設中的重重挑戰,設計團隊展現了非凡的創新精神與專業能力。由于泵站北側緊靠韓莊運河大堤(2級堤防),大堤承擔著交通運行和臺兒莊城區、魯西南地區防洪任務,地位十分重要。而臺兒莊泵站工程施工場地狹小、建基面與韓莊運河大堤堤頂高差大,若采用傳統放坡開挖基坑方式,勢必會挖除部分韓莊運河大堤堤身。為保持大堤的完整,設計團隊創新采用灌注樁與土層錨桿的組合支護模式,解決了這一施工技術難題,也為工程施工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混凝土施工方面,臺兒莊泵站同樣面臨挑戰。大型泵站常見的混凝土進、出水流道結構,在施工時容易產生裂縫。臺兒莊泵站主泵房下部為塊基型結構,坐落在基巖上,由于混凝土體積大、施工期跨越當地高溫季節,溫控防裂成為工程急需解決的難題。為保證混凝土的澆筑質量,設計團隊多次組織專家咨詢會,對泵站結構設計、施工方案及溫控措施等展開深入研究和探討,通過調整混凝土澆筑時間,避開高溫時段;優化混凝土配合比設計,降低水化熱;為砂石骨料搭設防曬棚,采取骨料冷水噴淋降溫、混凝土冷水拌合等一系列溫控防裂措施,有效地限制了裂縫的形成,為類似工程的設計提供了可借鑒的思路與方法。

選用合理的水泵裝置,提高水泵裝置效率是臺兒莊泵站設計中一項重任。設計團隊綜合考慮水泵制作、效率運行等一系列復雜因素,對機組設計、制造、工廠組裝和試驗等各個環節作出明確規定,穩步推進機組結構設計、水力設計及水泵模型試驗。為檢驗臺兒莊泵站水泵裝置的能量性能、氣蝕性能、飛逸特性等水力性能,設計團隊還聯合高校開展水泵裝置模型試驗研究等工作,確保泵站運行的安全高效性。

如今,臺兒莊泵站已安全運行11年,中水淮河人以科技之力構建了一座現代化水利樞紐,不僅在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調水任務中,出色跑好了江水入魯“第一棒”,還在歷年抵御臺風侵襲、應對城市內澇等戰役中發揮關鍵性作用。在泵站的支撐下,韓莊運河航道暢通無阻,大運河山東段重煥生機,為當地交通、旅游等產業發展帶來新的契機。臺兒莊泵站,已成為潤澤齊魯大地、激活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