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供水安全保障關鍵技術
淮河流域為我國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嚴重的地區,城鄉供水短缺矛盾不斷加劇、河流季節性斷流和湖泊干涸現象日益嚴重、水質污染和水生態系統惡化日趨加劇,嚴峻的水資源安全問題已成為制約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亟需在充分分析流域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的供求關系及相互影響的基礎上,從時序斷面、區域空間、經濟領域發展結構需求等方面,深入論證淮河和諧發展的經濟模式和水資源規劃與配置方略,從而統籌協調區域之間、行業之間、區域規劃和專業規劃之間的矛盾,科學編制流域綜合規劃,為淮河治理開發與管理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為保障淮河流域城鄉飲水安全、糧食需求安全、生態發展安全和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持。
課題為水利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主要研究淮河流域氣候變化對流域水資源趨勢影響,評價氣候變化對流域供水安全保障影響,提出了區域經濟社會與水資源協調發展評價指標,建立了流域經濟、社會、生態環境與水資源協調發展模擬模型,提出了糧食生產供水安全標準,建立了城鄉飲水安全供水預警指標。
成果的先進性及創新點:
(1)提出了未來50~100年的流域降水、氣溫、徑流可能變化趨勢。
(2)揭示了淮河流域經濟社會與水資源協同發展規律,提出淮河流域經濟社會與水資源協調發展評估標準。
(3)提出了經濟社會-水資源-生態環境協同發展模擬技術。
構建了淮河流域水資源環境經濟一體化核算投入產出分析模型、水資源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研究的模型體系,合理界定流域生態系統保護的目標,利用該模擬技術,系統地對淮河流域水資源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進行了多目標、多情景、多視角的方案研究,提出了不同情景下的流域水資源承載能力和供水總量控制目標。
(4)提出了保障淮河流域糧食生產安全的用水量標準338億m3;建立了淮河流域城鄉飲水安全供水預警體系,構建了城鄉飲水安全供水預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