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多水源聯合配置與供水安全研究及應用
蚌埠市位于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帶,資源型缺水、水質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相互交織,水安全形勢極為嚴峻。針對蚌埠市供水結構單一、水源地建設滯后、地下水超采,調蓄能力不足、過境水利用率、水資源承載能力與保障程度低,枯水年及枯水期爭水矛盾和水污染問題突出,多水源配置能力薄弱等技術難題,本課題從水資源演變特征、水資源動態管理體系、枯水期多水源演變規律及動態模擬、水資源供需態勢分析、多水源多用戶聯合配置技術、水環境與水生態修復措施、供水安全保障等方面開展了系統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成果的先進性及創新點:
(1)對蚌埠市水資源時空變化進行全要素系統分析,揭示了淮河干流過境水、當地地表水、地下水演變規律及不同枯水組合情境下水資源供需態勢,為供水安全綜合配置提供技術支撐。
(2)創建了基于交互式情景共享-系統仿真耦合的水資源優化配置平臺,研發了多水源、多用戶、多控制要素動態條件下的蓄引技術,提出了基于“三條紅線”控制的聯合配置組合方案,實現了水資源優化調度和科學管理。
(3)創建了基于Mike Basin的蚌埠閘以上水量調度模型系統、基于AHP構權的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方法、基于用戶滿意度最大的水資源應急調度模型等關鍵技術體系,為制定應對淮河突發水污染和極端枯水事件的應急調度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4)創立了融合供水保障、生態復育、山水景觀、山水文化于一體的水域綜合治理新理念;構建了適合蚌埠市的水域綜合治理,生態景觀補水,生態復育、水景觀要素控制,自然生態型河道設計等技術方法體系,為區域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態文明協同建設提供了示范。